孩子初一成绩下滑?这些致命原因家长要知道!
第十九届爱与美冰心作文写作大赛
扫我关注投稿
冰心投稿小程序 冰心大赛服务号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初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初一。
很多家长觉得初中和小学差不多,没啥大不了的,但实际上,初一就是一道“坎”,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时候经历学习和心理上的转折。如果没有及时适应初中的节奏,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成绩也会直线下滑。
接下来,周老师给大家分享几个应对初一挑战的关键点,帮助孩子们平稳过渡。
一、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要有计划性
一进初中,很多孩子会觉得老师管得没那么紧了,作业不多或者干脆没人检查。
自习课上更是自由得不像样子,有些学生开始随便讲话,没人管,这就让很多习惯小学“陪读陪写”的家长感到手足无措。
展开全文
这时,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身边的朋友小李,她的孩子小学成绩很不错,家长每天盯着完成作业。但到了初中,小李发现孩子开始偷懒,作业能拖就拖,成绩开始下滑。
其实,这就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会让孩子在面对初中的学习压力时变得手忙脚乱,成绩自然会掉下去。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孩子有计划性地学习。
初中知识难度加大,学科也多了,要想不掉队,就得合理安排时间,查漏补缺。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前期基础不打牢,后面学几何、物理、化学就会很吃力。
二、思想不能松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队
很多孩子进入初中后,觉得自己进了实验班或重点班就可以松口气,先休息一下,成绩以后再提。
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初中三年看似很长,但其实眨眼就过去了。
如果初一的基础打不牢,后面的学习会越发吃力。
我见过不少孩子在初一时成绩还不错,但到了初二、初三就掉队了。
原因很简单:初一的内容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是初二、初三的基础。尤其是数学,初二开始学几何,初三学二次函数,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如果一开始松懈,到了后面很难追赶。
三、改掉小学不好的习惯,培养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很多孩子在小学养成了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孩子即使不认真也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但初中不同,知识点难度上去了,学习方法也要随之调整。
如果孩子还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学习,就会似懂非懂,考试时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我有个学生小张,特别聪明,但总觉得自己不用怎么学就能考好成绩。结果,到了初中后,成绩一下子掉到了班级中下游。他自己也很纳闷,为什么“我明明都会,为什么考不好?”
其实,他的问题就在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没彻底掌握知识点,还以为自己懂了。
粗心和马虎是初中成绩下滑的一大原因。
四、“不会就问”不一定是个好习惯
很多家长鼓励孩子“不会就问”,表面上这是个好习惯,但过度依赖别人却不一定好。只有自己亲自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固然重要,但如果孩子每次都只想着“问问别人”,就很难培养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冰心奖小作家会员学生小刘,总是遇到难题就直接问我。
后来我发现,尽管他能解出很多题目,但类似的题目下次再考,他还是不会。
于是,我告诉他:“遇到难题,先自己钻研半小时到一小时,实在解不出来再问别人。” 这个方法让他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成绩也稳步提升。
五、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初中阶段,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成绩不理想、与同学或老师产生矛盾。
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认识的一个家长,小陈的孩子刚上初中时,因为成绩不理想和同学关系紧张,一度很沮丧。
小陈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后来她陪孩子一起梳理问题,鼓励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时也教会他多和老师、同学沟通。
慢慢地,孩子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学习也有了进步。
总之,初一是初中的关键阶段,家长和孩子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一开始松懈,后面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只有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能在中学三年里稳步前进,赢得最终的胜利。
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复 一对一作文点评 参与投稿获取更多的作文点评与修改建议。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
欢迎推荐更多家长学生关注我们
热门精选
第十九届爱与美冰心作文写作大赛相关问题回复
冰心作文奖(网络赛区)优秀作文选集出版了!
冰心作文写作大赛报名与积分获取方式
评论